欢迎来到 庆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专区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庆阳市打出“组合拳”确保就业形势企稳向好

来源:庆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1-01-26 17:08:04浏览次数:【字体:

2020年,庆阳市紧紧围绕“六稳”“六保”总体部署,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坚持扛责、减负、稳岗、扩就业,打出了一套“稳就业”的组合拳 ,努力把疫情对全市就业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全力确保就业形势企稳向好。

一是扛牢主责主业,聚力推动就业优先。将稳就业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落实政府负责人是稳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事项亲自督办。建立市县(区)稳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就业工作统筹协调。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劳务输转、城镇新增就业及支撑措施纳入对县(区)督查重点内容,建立定期调度通报制度,督促各方抓落实、赶进度、保完成。多渠道筹集资金,全市争取和筹集就业补助资金和就业扶贫资金3.55亿元,有力保障了各类劳务奖补、就业补贴、创业扶持等资金需求。

二是实施惠企之策,聚力加大减负稳岗。做好“减缓返补”四篇文章,及时采集企业信息,对全市2514户企业进行了划型,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本着“特事特办”原则,建立联审快批快支机制,帮助企业渡难关、稳岗位。一是“减”。认真贯彻国家部署要求,出台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共为全市1647户企业减免养老保险费15667.14万元;为1664户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1334.93万元;为3602户参保企业减免工伤保险费2771万元。二是“缓”。允许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免收滞纳金。国家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出台后,第一时间暂停征收企业社保费,让各类企业吃下“定心丸”。三是“返”。加快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大力推动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442.62万元,惠及142户企业3.83万名职工,返还规模远超过去年全年。四是“补”。积极引导劳务中介机构、用工企业、扶贫车间、家庭农场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及时申报奖补项目,联审快办,及时兑现生产经营奖补454.72万元、扶贫车间运输费补贴233.1639万元,为267户企业兑现就业见习补贴486.4万元,为109户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招用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发放社保补贴138.8万元,全市就业形势稳定,未发生规模性失业。

三是畅通创业之路,聚力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实施创业引领和创业行动计划,切实加大创业扶持,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全力支持大学生“精英创业”、困难人员“草根创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268名创业者落实创业补贴134万元。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降低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符合条件的允许申请最高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361.3万元,扶持1459名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积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4034人。积极开展创业园区(基地)创建工作,及时兑现各级创业园区(基地)创业扶持资金620万元,新创建省级创业园区(孵化基地)1个,合水县被评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甘肃中天实业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等3创业示范(孵化)基地被评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孵化基地,成功扶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入孵初创企业等创业项目20个。累计创建综合性创业园区(孵化基地)63个,入驻各类创业人员1.4万人,带动就业7.3万人。成功举办了“创业庆阳,成就梦想”庆阳大众创业营活动,积极参与“庆阳市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甘肃选拔赛,并荣获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在电视台开办了《创业庆阳》专题栏目,《陇东报》开办了“创业之星”专栏,连载创业明星事迹,征集180多名平民创业、草根创业典型事例整理编辑《创业之路》丛书,目前“庆阳市创业创新大赛暨创业论坛活动”正在我市持续进行中。

四是夯实就业之基,聚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聚焦重点群体就业难,坚持因人施策、分类帮扶,稳住就业基本盘。全力支持农民工返岗复工,围绕保障企业疫情期间用工需求,组织开展复工返岗情况摸排,建立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台账,为437户复工企业对接用工4326人,先后11批次向中盛公司等企业输送返岗复工2761人。疫情期间组织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和“春风行动”网络招聘活动,全市参加企业2147家,其中省外企业1358家,提供就业岗位63420个,意向签约18762份,做到了“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适时开展线下招聘活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周六专场招聘会22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3000多个,吸纳就业3280人。针对贫困劳动力,以村为单元,采取“一对一、人盯人、不漏户、不漏人”方式,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六张清单”,组建下联农户、上联用工企业的市场运作模式,输出地与输入地信息无缝对接,开展“点对点、一站式”包车1588次(趟),专趟运送务工人员21477人次。庆城县、镇原县、宁县“点对点、一站式”运送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报道。新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和疫情防控公益专岗3173个,累计援助10723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帮助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积极落实高校未就业实名制登记工作,按周电话回访、上门走访,精准掌握就业去向。加大用人单位用工信息归集,扩大项目招考、非公对接、就业见习和市场推介规模,项目招录1007人,新增非公对接扶持934人,就业见习551人,采取“互联网+”模式持续开展非公企业招聘,3420名高校毕业生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会”投简求职,网站日均浏览量破千人次。适时举办“庆阳市2020年稳就业暨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型招聘会”,571户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0130个,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2861份,现场签约1186人,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3.33%。援助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将参保地、就业地、常住地、户籍地失业人员全部纳入失业人员登记范围,全方位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使9728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为8711名失业人员及时发放失业补助金1796.99万元。完善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制度,重新修订《庆阳市城镇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面向基层倾向,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4000多个,开展即时就业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077人,通过公益性岗位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990名,对210名公益性岗位期满仍未就业人员落实了扶持期限延长一年的政策规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按照最高补贴标准为2673名就业困难人员兑现社会保险补贴2186万元,为937名补贴期满人员及时落实延长1年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五是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培训输转一体化。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积极吸引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参与技能培训,建立精准培训台账,严格培训管理,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大力推行“培训券”式、订单式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培训实效。整合人社、扶贫、教育、农业农村、妇联、团委等部门培训项目和资金,组织实施“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线上理论培训和线下技能实训。坚持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推进,全年超额完成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31911人、职业技能培训任务29674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7批次,鉴定合格10382人。

六是提升服务之效,聚力推动政策落实服务落地。把推动政策落实服务落地作为稳就业重要保障,及时梳理形成政策清单、服务清单和经办清单,明确政策支持内容、援助服务内容以及政策落地和服务到位的路径渠道,利用网站新媒体、户外大屏、室内电子阅报屏、LED显示屏及时宣传,切实提高政策知晓率。强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新认定市级充分就业社区6个,深化“最多跑一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改革,扎实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工作,全力推进“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实现线上登记失业、登记求职、申领失业保险金、稳岗返还等经办业务,切实提升服务满意率,全市就业形势进一步企稳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