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 筑牢民生之基 —— 全市人社工作亮点扫描
近年来,全市人社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突出抓好就业创业工作,织密社会保障网,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力社保保障。
传承红色基因 强化战斗堡垒
庆阳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全市人社系统大力弘扬“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认真履行抓党建主体责任,注重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全市人社事业更好惠及民生。
抓政治建设,强化支部战斗堡垒。党组书记兼任机关党支部书记,党组成员兼任党小组组长、每人联系本系统1个支部,调整充实机关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工作力量,把党建和业务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抓理论武装,传承庆阳红色基因。充分利用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组织党员干部赴市内红色教育基地学习,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革命纪念馆、聆听革命史,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前行动力。
抓正风肃纪,培树人社党员形象。严肃查找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扎实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10个企业群众眼里的“一件事”实现“打包办”,20个服务事项实现“提速办”。
促进就业创业 筑牢民生之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全市人社系统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充分发挥公共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支撑牵引作用,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的控制目标。
积极扶持大众创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先后组织实施了“全民创业促进计划”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积极推进创业园区聚集创业,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加大创业培训引导创业。
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努力解决青年就业。先后选拔1.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一线事业单位服务。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积极扶持引导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效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中小微企业招才引才难的“两难”问题。
千方百计扩大岗位供给,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全市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59.7万人次,组织化输转率超过70%。把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的主抓手,累计增加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
促进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按照培训对象普惠化、培训资源市场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加大职业教育倾斜支持力度,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积极推动校企合作。
坚决扛起就业扶贫政治责任,千方百计抓培训、促输转、拓岗位、稳就业、增收入、强保障、保脱贫,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近五年来,累计投入培训资金16513万元,培训精准扶贫劳动力22.93万人次,年均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8.22万人次,创劳务收入43.58亿元。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0723个,安置建档立卡劳动力就业10723人;建办扶贫车间79家,吸纳就业4928人。
完善人才政策 深化制度改革
全市人社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人事人才工作总体要求,积极完善人才政策,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增幅较大。创新落实“五变”改革举措,全面下放事业单位选人用人自主权,进一步规范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聘用工作,树立了重人才、重基层、重服务的政策导向,有效破解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机制障碍。
事业单位“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下放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权限,用足用活“两单列、一特设”政策措施,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步伐,有效激发和调动了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选人用人管人的积极性。
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按照“四下放、两提高”的要求,将绩效工资分配、绩效工资总量审核、绩效工资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高出部分审核和绩效工资管理权限下放到主管部门或事业单位,并对备案审核、发放形式进行了规范。
维护劳动者权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全市人社系统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争议仲裁相结合、案件查处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政策引导与舆论宣传相结合,着力规范用工管理,强力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
建立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联席会议机制,按照平等协商、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协同推进的原则开展协调,不断推动劳动关系朝着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
以劳动保障监察为抓手,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紧盯实现“无欠薪”城市建设目标,全面落实“321”工作机制,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和工资支付行为,强化源头治理,保障农民工工资“五项制度”落实实现全覆盖,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2%。
以企业薪酬调查为依托,全面落实工资调控制度。扩大薪酬调查样本基数,拓宽调查领域,丰富调查数据,准确掌握企业收入分配现状和不同职业群体的收入分配水平,深入分析不同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坚持“调解先行,以调为主”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积极推行劳动争议“基层预防、一线调解”工作方法,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用,理顺调裁衔接程序,将争议问题受理在基层,解决在当地。
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社会保障
持续做好社保扶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巩固脱贫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致贫返贫人员、重度残疾人和计划生育“两证户”等困难群体,继续实施政府代缴全部最低档次缴费。
扎实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个机制”的落实。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严格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在中央、省、市三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达到128元。
积极开展中央、省属驻庆单位养老保险属地化参保工作。庆阳市气象局、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文水资源勘测局3家中央驻庆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属地化发放,启动了养老保险业务全流程经办。
稳妥推进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工作。依据“先保后征”的原则,准确核算征地项目涉及的被征地农民预缴养老保险金额,确保被征地农民当前生活有改善、长远生计有保障,切实维护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