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召开全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工作专责组会议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月27日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进一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压实市、县(区)两级主体责任,11月22日,全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工作专责组会议召开,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工作专责组组长吴宝定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推动示范项目落地落实,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全力做好求职者实名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和岗位推送,成功举办甘肃省“东数西算”创业创新大赛,推动示范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积极围绕数字经济、能源化工、“三元双向”农业发展及劳务输转需求,突出“订单式”“嵌入式”、项目制培训,累计培训20719人次,发放培训补贴1645.3万元。先后与山东威海、江西赣州等地签订劳务合作协议18份,举办“周六人才集市”“直播带岗”活动及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12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8.7万个,签订就业协议1.72万份。积极支持创业,发放“陇原惠岗贷”和创业担保贷款2.96亿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3469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4.22万人,创劳务收入156.43亿元,输转脱贫劳动力21.2386万人。
会议强调,就业工作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首要民生工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会成为全市新成长劳动力就业的高峰期,呈现多元化、集中化和复杂化趋势,形势依然严峻。
会议要求,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抓好示范项目执行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必须牢牢把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以实施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契机,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就业工作大局、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主要落脚点,围绕强服务、提技能、稳就业,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二要突出产教训融合,在抓就业的“广度”上下功夫。要以产教融合发展理念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把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摆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格局中进行谋划,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市县人口分布相适应、与主体功能区相匹配、与产业园区相对接。要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和中职院校,聚焦数字经济、低空经济、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文旅民俗、医药康养等领域,采取订单式、定向式、项目制等方式,结合全市历史传统、非遗技艺和本土产业等资源禀赋,以示范项目确定的农民工组织化务工关爱行动为契机,按照“一县一品”特色劳务品牌建设要求,提高劳务品牌建设的针对性。三要突出拓帮兜联动,在稳就业的“深度”上下功夫。积极培育壮大“五上”企业,招引一批创造就业岗位多、岗位质量好的项目,形成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结构优化与就业转型协同的发展局面。构建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就业岗位创造能力。发挥产业链龙头单位作用,采取“订单培养、定向输送”“行业龙头企业直接吸纳”“品牌行业企业间加强合作”等方式,多形式开展就业推荐活动,助力转移就业提质增效。要抓好高校毕业生青年就业帮扶行动,要全面落实培训和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积极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扩大见习覆盖面,提高就业技能,缓解就业压力。重点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率达到95%以上。建成四级“就业之家”,形成“15分钟就业圈”,为困难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1131”公共就业服务,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四要突出建管包结合,在促就业的“精度”上下功夫。要把数字赋能作为有效载体,建设一批“15分钟就业圈”社区服务站点、就业服务样板间、就业超市,实现“一站式服务、家门口就业”。要以示范项目提出的公共就业服务直通车提质增效行动为契机,全面开启市场招聘、就近招聘、校园招聘、线上招聘“四大招聘直通车”,办好人才夜市、人才超市,全方位打造内外联动、互联互通、共享共进的公共就业服务庆阳模式。要把示范项目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建立“一体化推进、多元化筹措、全方位保障”工作机制,统筹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研究项目重大事项,调度项目进展情况。
各县(区)政府分管领导,人社局局长、财政局负责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专责组全体人员参加会议。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