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社工作回顾之八]庆阳市人社局稳就业促发展 劳务工作显成效
2024年以来,庆阳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就业决策部署,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按照“促就业、强输转、稳增收”的工作思路,锚定目标,综合施策,为全市城乡富余劳动力“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全面提升劳务输转的精准化、品牌化、组织化水平,帮助城乡富余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强化劳务输转,拓宽就业“黄金道”
制定印发《庆阳市关于做好2024年春节期间就业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市、县就业部门负责人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赴上海市、昆山市、盐城市等地开展劳务协作对接,收集用工岗位信息,与鄂尔多斯市、马鞍山市、盐城市、银川市、克拉玛依市等8个地市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人力资源合作关系;开展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集中输转送站服务,“点对点”有组织集中输送646车次,帮助1.06万人返岗就业;成功举办庆阳市2024年“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线上线下招聘会暨劳务品牌推介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485户企业参加现场招聘会,8000余名城乡富余劳动力进场求职,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2600多份。今年以来,全市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4.22万人,创劳务收入172.44亿元;输转脱贫劳动力21.2428万人,创劳务收入67.97亿元。
落实帮扶措施,兜底民生“幸福线”
建立务工台账和返乡回流监测台账,动态监测脱贫劳动力务工情况,为有意愿就业脱贫劳动力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持续加强东西部协作,研究制定《2024年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提高协作地区脱贫人口在津就业奖补标准的情况说明》等政策措施,开展劳动力就业需求和市场用工信息共享,采取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方式,共同搭建用工企业和求职人员对接平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推广“企业+就业帮扶车间”等模式,推动全市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扩总量、优结构、增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就业带动能力,吸纳脱贫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严格落实省人社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优化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补助政策的通知》要求,对跨省外出务工和省内县外就近就业的脱贫人口按照补贴标准给予一次性交通补助。今年以来,召开东西部协作招聘会53场,提供岗位40772个,达成意向1730个;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稳定输转农村劳动力3.65万人,其中,输转脱贫劳动力2.24万人;累计建办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106家,吸纳就业6917人,其中,吸纳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1747人;为14.9万名务工脱贫人口发放补贴5140.51万元。
打造劳务品牌,铸就劳务“硬招牌”
秉持“紧盯市场需求,突出地域特色,促进劳务输转,服务乡村振兴”创建思路,实施“一县一品”劳务品牌培育发展计划,加大劳务品牌宣传力度,开展示范性劳务品牌培训,提升劳务品牌培训质量,着力创建、培育、发展有特色、有口碑、有规模的“庆阳香包绣女”等省级劳务品牌4个,市县级劳务品牌10个,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达到14万人,年创劳务收入超过40亿元;2024年,积极组织申报省级劳务品牌,开展劳务品牌宣传推介活动,成功申报“庆城油田服务工”为省级劳务品牌;组织“庆阳香包绣女”劳务品牌相关企业赴陇南参加全省劳务品牌交流推荐活动,组织“镇原护工”“环州羊总管”劳务品牌参加“银川市人才交流暨劳务品牌推介展示会”,推荐“镇原护工”劳务品牌参加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座谈会,镇原县领航职业培训学校代表庆阳市在会上做交流发言,“庆阳香包绣女”、“镇原护工”代表甘肃省参加了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
实施示范项目,激发经济“新动能”
贯彻落实《庆阳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落地落实,开展农民工组织化务工关爱行动。计划2024年至2025年期间,全力培育12个市级特色劳务品牌,建设10个庆阳市转移就业工作站,培育8个示范性乡村就业工厂,定期开展有组织劳务输转。截至目前,“庆阳市驻兰州转移就业工作站”“庆阳市驻川渝转移就业工作站”已揭牌成立,组织各县区自主申报市级劳务品牌和示范性乡村就业工厂,预计2025年1月底前复核并授牌。
下一步,庆阳市将牢牢把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定位、新使命,以实施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契机,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就业工作大局为目标,围绕强服务、提技能、稳就业,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