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社工作回顾之十三]聚力沉浸提质效 “五”字发力促就业——庆阳市人社局全力助推新业态从业人员就业
今年以来,庆阳市人社局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有效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以“提技能、促就业、保权益”为核心,依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保障劳动合法权益多措并举,纵深推进新业态从业人员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一是精心“培”,聚焦新职业激活新潜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庆阳”建设为抓手,紧贴“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将“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新技能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数据标注师、数据库运行管理员、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计算机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及软件技术、互联网营销师及无人机驾驶、无人机测绘操控、无人机装调检修等新业态培训职业(工种)纳入政府补贴目录范围,创新推广订单式、嵌入式培训。至目前,全市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3484人次,其中数字经济人才培训4022人次,创业培训2013人次,全力助推新业态就业群体提升就业能力,为实现充分就业奠定技能基础。
二是着力“优”,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拓展公共就业服务空间,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支持劳动者通过线上线下实现多渠道就业,帮助更多新业态人员等灵活就业群体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全市建成零工市场9个,累计开展各类服务8.8万人(次),服务用工单位1600个,发布岗位信息12.2万条,达成就业意向2万人(次)。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服务月”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501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9.8万个,签订意向性就业协议2.18万份。
三是推进“创”,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开展创业指导和创业训练营系列活动,积极建办各类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发挥创业园区(孵化平台)辐射带动就业的作用。环县建办的数字就业基地,提供支付宝金融客服、天猫、饿了么售前售后客服、图文业务、人工智能标注等七大类业务岗位,办公面积5000多平方米,配备机房、培训教室、休息室等多种功能区,对入驻企业免费使用办公场所及办公设备,减免物业、水、电、暖、网费等各项办公费用,基地就业满5年的住房困难大中专毕业生享受环县经济适用住房优惠政策。自2023年3月运营以来,累计稳定就业810人,人均月工资4500元以上,已成为阿里系全国县域最大的就业客服中心。西峰区建办的数字服务就业中心,办公面积2.2万平方米,项目中心一期投资930万元,布设办公区、培训教室、中心机房等标准化功能区,提供数据标注、电商在线客服和话务客服等服务,2024年5月运营以来实现稳定就业180人。先后成功举办“源来好创业”甘肃省“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庆阳市新业态创新创业大赛、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庆阳选拔赛、甘肃省“东数西算”创业创新大赛,营造全民创业良好氛围。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陇原惠岗贷等创业扶持政策,为新业态创业群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20万元,降低新业态行业创业者创业成本和风险。
四是做实“保”,保障社保权益落实。积极探索适合新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模式,以网约车、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从业群体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政策宣传,全面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扶持效应,扩大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覆盖范围,减轻新业态行业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负担,推动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红利精准惠及民生。全市快递企业和基层快递网点、外卖配送等新业态行业养老工伤保险参保2103人,发放包含新业态行业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514人464.3万元。
五是强化“监”,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常态化开展新业态行业劳动权益联合执法检查,与市直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建立平台企业用工情况报告制度,严肃查处平台企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督促平台企业落实权益保障责任,切实做到查处一起、警示一片,全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强化与法院的沟通联系,畅通裁审衔接机制,依法依规处理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提供优质高效的纷纷化解服务。至目前,全市共检查新就业形态劳动用工单位47户,涉及劳动人数1065人,协调处理侵权案件5件(网约送餐员2件,快递员2件,网络主播1件),有效维护了新业态就业者的合法权益。
下一步,庆阳市人社局将持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效,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效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尤其是新业态从业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