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架起“连心桥” 办好“暖心事”
为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和纵深推进“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庆阳市人社系统聚焦群众关切和企业需求,围绕人社领域存在的难点堵点,发现并解决了一些影响效能提升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持续打响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品牌,着力打造一流人社政务服务。
3月5日上午9时,灵活就业人员万先生来到环县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窗口反映,自己已办理了退休手续,但发现社保机构核算养老金时未将其1980年1月至1983年1月在部队服役的3军龄纳入视同缴费年限。于是,他便找到了“急难愁盼”反映窗口,强烈要求社保机构调查核实有关信息,重新核算其养老金。针对万先生这一"急难愁盼"问题,“直通车”窗口工作人员立即按程序受理并从中协调,在调取了万先生个人档案信息等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确认其反映的问题事实清楚、证据充足、符合法规政策规定,当场予以受理,并将其当兵3年军龄纳入视同缴费年限,社保机构也重新核算了万先生的退休金,使退休金月增加189元。对于环县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效率,万先生表示十分感谢。
3月9日上午10时,刚满60周岁的市民谷先生,看到周围邻居都顺利领到了退休金,也想着到庆阳市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窗口碰碰运气,“急难愁盼”反映区的工作人员查询了其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情况,发现缴费年限仅仅只有3年,远远达不到“参保满15年才能领取养老金”的规定。看着谷先生失落叹息,当天在“直通车”窗口值班的企业养老失业保险经办科副科长马艳丽主动上前安慰。聊天中得知,谷先生1980年就参加了工作,只是当时恰逢企业改制而致使其下岗失业。经办企业社会保险业务多年的马艳丽,立即意识到,谷先生以前的工作年限可以“视同”。接着详细了解了谷先生以前所在企业的情况,还积极联系就业局业务经办人员,核实谷先生的档案材料信息,最后补记了15年的“视同缴费年限”,让其顺利地办理退休手续并领取企业职工养老金,谷先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4月26日上午10时,家住武沟乡的王大爷替在外地务工的儿子前来办理社保卡,因儿子在外就医急用,既不是本人又未带身份证、户口本和照片等资料。镇原县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积极与王大爷所在乡镇、村委会核实有关情况,并和其儿子取得联系。通过传真发回了王大爷儿子的身份证复印件,微信发来了电子版照片,工作人员帮办了社保卡并联系银行激活,引导老人通过邮递方式寄给其儿子。“现在政府服务就是好,网络和信息技术就是先进,减少了来回跑路!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啦!”王大爷手里拿着镇原县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窗口工作人员递给他的社保卡,连声赞叹着说。
……
庆阳市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创新一系列工作举措,变“首问责任制”为“主动询问制”,建立“闭环服务制”,有效解决企业、群众业务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门不清、路不熟、来回跑”等问题,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坚持“七个一线”工作法,即急难愁盼一线受理解决、人社政策一线宣传解答、“一把手”一线“走流程”、领导干部一线坐班值班、科(室)长一线“坐窗口”、能力素质一线锻炼提升、经办人员一线评先选优;抓好“三个10分钟”,即上班早到10分钟、中午少睡10分钟、下班晚走10分钟;提出了“三声五个一样”“直通车”服务准则,即“三声”:服务对象来时有迎声、询问有答声、离开有送声,“五个一样”:受理、咨询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来早、来晚一样接待。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庆阳市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妥善解决了一批复杂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好了每一件“暖心事”。截至目前,共办理“急难愁盼”事项42件、信访接待件102件、政策咨询引导8709人、高校毕业生报到注册30人、老年人和特殊群体服务 1518人、社保卡服务7813人、“打包办”受理 64件、自助查询服务3580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