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庆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专区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稳岗就业>详细内容

庆阳:乡村工厂稳就业 就近务工促增收

来源:庆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5-03-19 10:20:18浏览次数:【字体:

近年来,庆阳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总体要求,按照省、市决策部署,把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作为巩固就业帮扶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内生动力,扩大就近就业岗位供给,为脱贫人口创造更多“家门口”就业机会。截至目前,累计建办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106家,吸纳就业6689人,其中吸纳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1644人。

一、部门协同,推动转型升级。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扶贫车间向乡村就业工厂转型持续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支持扶贫车间转型发展暨就业帮扶工作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扶贫车间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乡村就业工厂转型升级有关事项的通知》一系列指导文件,按照“转型发展一批、支持新建一批、有序退出一批”的思路,有序推进2021年以前建设的79家帮扶车间向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转型升级。对暂时发展困难、带动就业能力弱的,放宽吸纳脱贫劳动力人数限制,引导其规范管理、安全生产、合法运营,稳步扩大生产经营和吸纳脱贫人口就业规模,过渡期后仍然发展后劲不足、确实无力存续的,按程序作摘牌退出处理。到2023年底,转型发展68家,摘牌退出11家,奠定了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健康发展基础。

二、“龙头引领”,因地制宜创建。依托“三元双向”农业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等产业发展基础,因地制宜联办乡村就业工厂。积极引导种植、养殖业专业大户以种植、养殖基地为中心,传、帮、带脱贫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带动脱贫劳动力增收,建办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类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53家,吸纳就业3999人;充分利用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建办手工艺品制作、旅游服务类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9家,吸纳就业849人;建办电子商务类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1家,吸纳就业66人。

三、“引凤归巢”,精准招引新建。结合招商引资工作开展,充分发挥商会、驻外转移工作站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导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入乡创业,招引用工密集型企业落地,将符合标准的创建实体及时认定为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帮助企业发展,吸纳带动就业。比如,宁县招引浙江客商宋兆春投资998万元建设的宁县兆春服装厂,年产值1300万元,带动就业172人;返乡青年杨凯建办的甘肃凯晟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83人。截至目前,全市建办工业零部件加工、服装加工和其他纺织品加工类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21家,吸纳就业1680人。

四、“东西协作”,争取天津援建。加强与天津市东西部协作帮扶区的沟通交流,加大汇报衔接力度,积极争取天津通过资金支持新建、技术指导提升、产品联销帮扶、吸纳带动就业奖补、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市转移等多种方式,在对口受援县援建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增收致富。天津累计投入1437万元,援建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57家,带动就业2677人。

五、精心服务,激发内生动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提供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全天候服务,办事更便捷、更高效。通过各类网络、媒体等宣传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转型升级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提振转型发展信心。同时,向群众宣讲在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和在家门口就业的便利性,积极引导无法外出务工人员就近到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就业,既解决了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用工难”的问题,又破解了脱贫人口的就业难题。对吸纳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按照3000元/人给予奖补,发放补贴资金701.8万元,有效激发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吸纳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