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返岗复工 庆阳在行动】 镇原县“五项机制”稳就业促复产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2月28日,镇原县组织9辆大巴,向东西部扶贫协作区天津市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集中输送173名外出务工人员,其中有22对夫妻,98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主要从事电动车组装、贴花、焊接、喷漆等工作,人均月收入5000元-12000元,镇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安鹏祥,镇原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李存,县人社局、公安局、交运局、扶贫办、卫健局、运管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场欢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镇原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决策部署,大力开展“点对点,一站式”服务保障工作,切实做到防疫复工“两不误”,农民增收不减少,脱贫成效不降低。
一是建立东西部协作机制。县委书记李崇暄亲自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单位天津市静海区衔接企业用工需求;县人民政府县长侯志强亲自研究制定就业奖补和东西部劳务协作奖补政策。县人社局按照“组织有力、责任明确、协作交流、信息便捷、成效明显”的原则,加强东西部劳务用工协作、定期进行交流考察互访和信息沟通研判,大力开展订单式输送。充分发挥镇原县政府驻静海区劳务工作站的作用,搭建企业和务工人员双向选择、双向交流、双向沟通、双向服务的便捷平台,定期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做好务工人员的劳动保障维权,兑现奖补政策,鼓励农民工到天津稳定就业。
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摸清信息、摸清人员、摸清底数”为目标,以大就业信息系统为渠道,以乡镇劳务工作站为单元,以行政村为网格,摸清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情况、摸准县内大型企业用工需求情况、摸实全县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务工意愿,建立了企业用工信息库。对2020年不打算外出务工的1226人,建立人员台帐,实行动态管理,随时了解掌握务工动向,采取“点对点”联系,“面对面”宣传的方式,动员到县内企业就业上岗。
三是建立复工复产机制。按照“建立台帐分类推进、稳步实施分层落实”的原则,建立全县企业复工复产劳务用工机制。针对甘肃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甘肃天欣堂医药公司、镇原县啤酒厂等县内龙头企业用工需求,与县发改局、住建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交运局、卫健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了协调机制;各类项目工地、企业等用工单位优先招用本县农民工。采取打电话联系、大喇叭宣传、微信群发布、村组干部上户动员、上门用车接送等方式,大力宣传务工、持家“两不误”,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双促进”等就地就近就业政策。从县级领导到乡镇领导,全力为甘肃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宣传推介招工,中盛公司派车上门接送,2月20日至今已接送上岗79人。截至目前,甘肃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已复工上岗1457人。针对中小微企业,鼓励吸纳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兑现奖补政策。针对县外企业复产用工实际,充分利用东西部劳务协作平台,与天津市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劳务用工机制,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定向定点集中输送,确保企业复工复产,务工人员按时上岗。
四是建立务工激励机制。为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县委县政府制定就业奖补政策,对外出务工人员,签订稳定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且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利用扶贫资金给予差别化、阶梯式奖补,鼓励其外出务工、长期务工和稳定务工。其中:外出(含县内)务工6个月到12个月、13-24个月、25个月及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每人分别一次性奖补2000元、5000元、10000元,每户就业奖补不超过1万元,每户产业和就业奖补累计不超过2万元。其中在天津市组织化务工和县内产业化龙头企业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一次性奖补标准各提高1000元。
五是建立输送保障机制。按照“乡镇配合、部门协同、有序有力”的原则,县人社局与公安局、扶贫办、交运局、卫健局、乡镇政府等建立了务工人员输送保障机制,做实做细做好集中输送过程中的车辆保障与消毒,务工人员防疫、体温测量和健康证明出具,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等工作。县人社局、就业局为务工人员发放了帽子、口罩、食品、矿泉水,由一名领导干部带队跟车护送,协调解决输送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将农民工“点对点、一站式”送达用工企业。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