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209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金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庆阳籍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流失的提案》,我们高度重视,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在工作中解决落实。现答复如下:
一、不断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探索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大对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建立健全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策制度和工作体系,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稳中有升,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一是不断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力度,2020年,我们会同市委组织部累计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325人(研究生59人,占18.15%;本科生223人,占68.62%;专科生43人,占13.23%);2021年累计引进人才490人(研究生135人,占27.6%;本科生311人,占63.5%;专科生44人,占8.98%);今年以来,全市共发布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公告20期,计划引进人才915人(教育系统585人,卫生系统321人,其他9人),三年来引进人才数量年均增幅均在50%以上。从人才引进质量来看,2020至2021年引进的815人中,“985”“211”院校或“双一流大学”毕业生143人(研究生64人,本科生79人),占引进人才总量的17.55%,其中2020年首次引进清华大学毕业生1名,极大的充实了我市教育、卫生系统专业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共纳入各类高层次人才108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省级领军人才5人,省优专家6人,省级陇原青年英才6人,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3人,市级领军人才72人。二是连续组织实施基层服务项目招考。按照全省统一安排,我们已连续多年组织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选拔招募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考试。第四轮招募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事业单位服务计划实施以来,已累计为基层乡镇、学校招录工作人员和特岗教师3900余名。今年该项工作已完成考生报名,7月2日进行考试,招录计划为“三支一扶”人员125名、“特岗教师”875名、“西部计划”50名,不断为全市基层一线注入新鲜血液,储备优秀人才。三是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制定印发了《庆阳市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实施方案》,全力以赴实施好扶持700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民生实事项目,深入128家用人单位挖掘就业岗位385个,募集见习岗位647个。对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进行就业见习的企业,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补贴,共向144户企业发放见习补贴97.08万元。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举办“2022年大中城市联合高校毕业生暨首届乡村振兴人才线上招聘会”“企业进校园巡回招聘会”等专场招聘会5场次,达成就业意向协议3400人,预计今年我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将达到85%以上。近三年来,对8700多名选择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落实生活补贴1.4亿元,为吸纳高校毕业生见习的370户企业发放见习补贴接近800万元,对激活存量人才资源,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庆阳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全面落实人才待遇优惠政策。近年来,我市相继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庆阳市卫生健康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实行备案制和承诺制的通知》《关于2021年市列为民办实事项目引进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市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使我市人才工作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变事前审批为事后备案,变人事综合管理部门集中引进为用人单位直接引进,变每年一次性引进为常态化引进,变普通性引进为奖补激励性引进,变编制内引进为先引进后入编。通过这些转变,有效解决了我市人才引进工作中长期存在的招聘周期长、入编程序繁、自主引进权限小等“痛点、堵点”问题,基本解决了各部门(单位)紧缺人才引进时效性和科学性问题。一是人才激励措施不断优化。严格落实事业单位“两单列、一特设”改革措施,即对持有“陇原人才服务卡”的B类、C类等人才和长期扎根基层地区,符合相关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岗位单列管理;对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高技能人才,重大产业和项目、重点学科特聘高层次人才,可按程序申请设置特设岗位。组织实施各类人才遴选推荐工作,并发放津贴。根据《“陇原人才卡”制度实施办法》,各类高层次人才可在持卡有效期内享受相关待遇和服务,其中包括:户籍办理、出入境和居留服务、社保办理、税收减免、安家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内容。二是人才引进优惠力度不断加强。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引才工作要求和我市有关人才优惠政策规定,对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在执行同级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标准的同时,一年试用期满后按不同类别和学历层次给予相应优惠政策。博士研究生,给予20万元住房补贴,按年度平均金额分5年付清,同时一次性给予2万元安置费。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人才,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6年服务期间,每月发放租房补贴1000元;履约任教6年服务期满后继续在我市任教的,给予15万元住房补贴,按年度平均金额分3年付清;“双一流”大学和省部共建师范院校、一本以上师范院校师范专业、音体美专业院校音体美专业,且具有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硕士和本科专业一致),签约任教5年以上的给予15万元住房补贴,按年度平均金额分5年付清,同时一次性给予2万元安置费。医疗卫生人才,“双一流”大学医学类全日制本科生,签约5年以上的给予15万元住房补贴,按年度平均金额分5年付清,医学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签约5年以上的给予15万元住房补贴,按年度平均金额分5年付清,同时一次性给予2万元安置费。其他行业领域人才,“双一流”大学急需紧缺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双一流”高校),签约5年以上的给予10万元住房补贴,按年度平均金额分5年付清,同时一次性给予2万元安置费。以上优惠政策极大地优化了人才服务体系,激发了人才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实现人才引的来、留得住的工作效果。三是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推进。为加大我市“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力度,6月9日,会同市委组织部在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挂牌建立“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庆阳)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互访,增加互信,深入研究人才发展、智力成果、科技创新等领域工作情况,全力服务“东数西算”(庆阳)数字经济专业化人才培养;搭建校地人才合作交流平台,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加大给落户庆阳的“东数西算”方面企业招聘庆阳籍生源的支持力度,不断壮大我市数字经济人才队伍。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引才政策,继续研究探索更加灵活、更有柔性、更具吸引力的引才政策和保障机制,确保人才引的来,留得住。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全市人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联系科室:庆阳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联系电话:0934-8683373
庆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6月27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